一、“十五五" 零碳園區規劃:綠色轉型邁入系統實踐新階段
在全球氣候治理與國內 “雙碳" 戰略深度融合的時代背景下,“十五五" 規劃正以清晰的政策導向勾勒出經濟社會綠色轉型的藍圖。零碳園區作為綠色發展的核心載體與示范窗口,被賦予了推動能源變革、產業升級的關鍵使命,而安科瑞 EMS3.0 智慧能源管理平臺則以技術創新為筆,為這一使命的落地書寫了實踐方案。二者的深度協同,正奏響新時代綠色發展的和諧樂章。

政策是綠色發展的 “指揮棒",“十五五" 時期關于零碳園區的規劃部署,標志著我國綠色轉型從理念探索邁入系統實踐的新階段。國家發展改革委明確提出,力爭在 “十五五" 期間建成 100 個左右零碳園區,這一目標背后蘊含著推動產業結構深度調整、能源體系綠色變革的戰略考量,更將零碳園區定位為探索新型工業化路徑、構建低碳循環經濟體系的 “試驗田"。
從政策細則來看,零碳園區建設被劃定了清晰的核心指標體系:在能源結構上,要求可再生能源占比向 80% 以上邁進,實現綠電消納;在碳排放管理上,單位產值碳強度需下降 30%,并建立全鏈條碳足跡追蹤體系;在能效提升上,綜合能源利用效率需突破 85%,實現能源價值至大化;在安全運行上,需嚴格遵循《電化學儲能電站安全規程》等標準,筑牢風險防控底線。與此同時,地方政策持續加碼,以上海為代表的城市明確將 “源網荷儲一體化"“能耗數字化管理" 作為零碳園區建設的核心方向,形成了國家與地方協同推進的政策格局。
二、安科瑞零碳園區解決方案
1.零碳園區總體架構

2.能源管理系統

能耗監測系統嚴格按照導則要求開發,符合導則要求的各項技術要求,通過能源計量體系的建設,實現如下效果:
①滿足政府對大型公建、用能單位能耗監管的要求、驗收的要求;
②通過系統發現低效運行的中央空調、空壓機等高耗能設備,為節能改造提供數據依據;
③通過系統發現能源管網存在的不易發現的跑冒滴漏情況,減少能源浪費,節能降碳;
三、平臺功能
1.微電網管理功能
削峰填谷:配合儲能設備、低充高放優化用能成本
有序充電:根據變壓器容量、電價進行引導,利用技術進行協調充電功率,降低運營成本
防逆流:針對自發自用的新能源系統,防止系統電力反送上網,避免考核、罰款
需量控制:能量儲存、充放電功率跟蹤,防止增加基礎電費
需求響應:基于激勵、電價需求響應,以經濟利益驅動用戶參與。
柔性擴容:短期用電功率大于變壓器容量時,儲能快速放電,滿足負載用能要求

2.虛擬電廠資源聚合、優化調控
通過聚合微電網內光伏、儲能、充電樁及空調柔性負荷,構建:資源總覽、資源管理、資源聚合、協同控制、響應評估等功能,提供資源聚合、市場交易,友好協同互動業務支撐。

3.電力監控及電能管理
通過在供配電的關鍵場所、關鍵設備上安裝監測、計量、控制、保護等各類智能傳感器,搭建涵蓋35kV到0.4kV的完整電力測量、計量、控制體系,結合視頻監視手段,實現對企事業單位內部電能的24h不間斷監視。即時發現供配電中的隱患,減少事故發生次數。即時定位故障點,縮短故障恢復時間。

4.電能質量監測與治理
電能質量分析支持 A 類裝置監測,實時獲取穩態(三相不平衡度、電壓頻率偏差等)、暫態(電壓暫升 / 暫降 / 中斷)、瞬態數據及諧波頻譜,可記錄 SOE 事件、做高精度波形分析,通過 ITIC/SEMI F47 曲線標注暫態區間,結合國標生成診斷報告判定指標合格性;治理方面,以 SVG 緩解電壓波動閃變、APF 治理負荷側諧波、功率因數控制器自動投切電容,同時監測治理裝置運行狀態,故障時及時報警。

5.電氣安全
電氣接點測溫需在電纜接頭等連接點安裝測溫裝置,實時感知溫度,超及時發送報警信息;此外,電動車充電等場所的末端回路應裝電氣防火限流式保護器,線路短路時可在 150μs 內快速限流,避免電氣火災;照明及插座安全監測可治理 3N 次諧波與三相不平衡引發的中性線過流,支持自主設定過電流反饋值,同時具備電能質量數據上傳、中性線過流自動斷路及平臺數據監測功能。

6.智能照明
智能照明控制系統可實現照明設備運行控制的智能化,有效提高照明系統科學管理水平,節省運營成本。通過定時開關和可調光技術,可以有效地避免無效照明,從而準確的利用好每一份照明電能,是實現綠色照明,節能減排的有效手段。

7.空調控制
中央空調系統由冷熱源系統與空氣調節系統(末端風系統)組成,相同客觀環境下,末端設備啟停數量及風溫、風速設定決定系統整體電耗;負荷調峰可通過中央空調 AI 調優實現,即結合 AI 算法實時預測冷 / 熱負荷,調整主機、水泵、冷卻塔風機的運行參數,搭配剛性與柔性調控策略,提升系統效率、降低電負荷,避免超需量。
